创造力,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400-000-5859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定位童年生活?

发布时间:2017-11-16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定位童年生活?

在2017中国学前教育峰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焱用自身的生活体验,向与会者发出这样一个时代命题:现在的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的“前夜”,这样一场深刻的革命,会影响我们什么?急剧变化的未来和今天的孩子是否有关?

 

刘焱委员认为,学前教育本身就是最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3岁的孩子走向社会时,或许迎接他们的正是人工智能社会。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世界。

 

“成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教育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我们要按照孩子将来面对未来世界的需要去安排他们的生活。如果教育不去做改变,不去做创新,我们培养的孩子一定不能适应未来。”刘焱委员说。

 

在2016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了《未来工作》报告。报告预测了2020年人类关键的十大能力排名,分别是:

1.解决复杂问题

2.批判性思维

3.创造性

4.人际关系

5.人际协调

6.情商

7.判断和判断力

8.服务导向

9.谈判

10.认知灵活性

 

“对比国际公认的2015年最关键的十大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排名由第四和第十跃升到了第二和第三。”刘焱委员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再高级的机器人在创造力方面终究是乏善可陈,未来高阶思维能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将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心理机能。

 


 

“玩什么和怎么玩更重要”


脑科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带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降临人世。但是,这个时候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还未形成,需要形成大约100万亿个联结,才能变成成人那样的具有复杂神经网络的大脑。但这个联结需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才能构成新的神经回路。所以,儿童的早期经验和体验非常重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脑科学家也指出,游戏能使大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增强大脑未来的学习潜力。”刘焱委员表示,游戏对于大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应当通过适宜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展。因为,在游戏当中,孩子需要自己制订计划,自己决定干什么,自己来调解自己的行动,并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针对大脑额叶皮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造一个人的思维,影响其思维方式。

 

“脑科学家也认为灌输式的教学和技能训练对婴幼儿是无益的,因为婴儿作为学习和掌握特殊技能的相关神经网络还没有形成。”刘焱委员认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兴趣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

 

真正好的游戏能够促进孩子高质量的学习以及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玩的游戏应该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接轨,通过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乐趣,在玩的过程为未来发展奠基。

 

程淮教授发明的程式巧思课程正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为未来发展奠基的课程。

 

程式巧思课程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借鉴问题解决理论,总结以往培养儿童创造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开发的“QEOSA”课程(谐音“巧思”课程),并首次在国际心理学界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第五大特征——优选性或优选思维。

 

课程通过思维游戏启发儿童发现创造技法,并不断验证和优化自己的创意解决方案,以培养“鱼与熊掌兼得”式的优选思维方式。

 

课程分为创造力发展1-6级:1-2级为创客启蒙游戏、3-4级为头脑风暴游戏、5-6级为优选思维游戏。是以培养儿童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解决“两难问题”为目标,在分析两难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优选解”,鼓励儿童按照自己的创意方案进行探索、实践以及市场调查等活动,尝试将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课程创新:完整创客教育模式(QEOSA)

Q   问题—分析问题
选取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两难问题,通过分析两难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向,即“优选解”;
E  探索—探索方案
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及“云端图书馆”的学习,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根据所积累的经验设计创意方案;
O  优化—优化创意
运用探索方案后的经验,优化创意。在思维游戏中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巧思技法,体会并优化解决方案,并尝试将巧思技法运用于优化生活。
S  展现—展现成果
将思维具体化,将自己的创意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具体展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动学习。
A  行动—实行方案

“巧思法”让孩子在玩的过程提出问题,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探索、发现、想象并动手创造,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的过程,在玩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注:本文前半部分节选自《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